后创建应力响应,并且设定上限值为250。再创建体积响应,并且将其最小化定义为目标函数。以此进行迭代计算分析,拓扑优化得到单元密度等值面图,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减震器后半部分被“挖”出了一个三角形区域,因此可以根据单元密度等值面图以及实际工艺要求得到最优布局方式,与此同时为了更进一步的减重,可以对减震器支座的前半部分进行“挖孔”处理,在其接触区域“挖”四个直径为9mm,孔与孔直径相隔28mm,孔与边缘相隔距离为21mm,以此得到减震器支座的最佳优化方案。图4单元密度等值面图4.2优化分析结果采用同样的分析放到对最终的优化方案进行极限强度分析,如图5和图6所示分别为优化之后减震器下支座向上加载和向下加载的应力分布云图,由图5可知,当极限载荷向上加载时,其最大应力为233.8MPa,与优化之前应力值相当,位于减震器支座的三角形孔边缘处,处于其材料屈服范围之内,能够满足强度设计要求。 本文由公司网站滚圆机网站采集转载中国知网资源整理!www.gunyuanj
- [2019-08-06]传感器优化设计-液压电动滚圆机
- [2019-08-06]界面自组装-数控滚圆机滚弧机电
- [2019-08-06]澄清效果的影响-数控滚圆机滚弧
- [2019-08-05]刚度的解析公式-数控滚圆机滚弧
- [2019-08-05]制备及缓释性能-数控滚圆机滚弧
- [2019-08-05]组振动建模研究-数控滚圆机滚弧
- [2019-08-04]模型的风电功率预测-数控滚圆机
- [2019-08-04]最大准入容量计算-数控滚圆机滚
- [2019-08-03]传输电缆建模研究-数控滚圆机滚
- [2019-08-03]风电网损及运行-数控滚圆机滚弧